-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05/29]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05/29]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05/29]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05/29]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05/29]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05/29]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回眸与前瞻———中国新文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新文学学会第三十三届年会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境遇与走向”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7月22—24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新文学学会、湖南省文联、湖南师范大学主办,湖南
中国新文学学会第三十三届年会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境遇与走向”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7月22—24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新文学学会、湖南省文联、湖南师范大学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省文艺评论基地协办,大会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永健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唐贤清教授、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夏义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岳凯华教授分别致辞,欢迎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及《文学评论》、《新华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期刊、媒体等260余名代表莅临盛会。大会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境遇与走向”主题,从百年中国新文学传统、思潮与创作生态,新文学重要作家作品再解读及其经典化问题,新文学的史料意识,文本细读与比较研究以及地域文学等议题切入,直面百年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成绩与问题,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期待以理论和创作的互动提升切实推动新文学的未来发展。
一
百年中国新文学历史境遇呈现的理论与创作生态?如何把握新文学与传统的关系?文学思潮、观念的理论探讨与社会政治、文学创作的关联是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黄永林(华中师范大学)着眼百年中国新文学在西潮与传统的激荡中的不断整合、转型及流变发展,希望借助新的时代要求与文化契机,深入总结百年中国新文学风雨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当代文学的未来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张炯(中国作家协会)追溯和总结了中国新文学不同阶段观念的演进,提出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主义态度评价中国新文学,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凌宇(湖南师范大学)立足当下境遇,剖析“精致的个人主义者”、“学阀”以及“后学术时代”的特质、偏颇及其对文学走向的不利影响。温奉桥(中国海洋大学)认为文学语言伦理的嬗变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美学风貌和审美品格,胡景敏(河北师范大学)考察了西方现代艺术对于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许祖华(华中师范大学)指出科学作为从国外引入的概念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其所指主要是一种知识学上的模型信念,孙晓东(盐城师范学院)认为蕴含思想力量、思维逻辑性等非智力因素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其他学科难以比拟。
在看待新文学与传统关系的问题上,陈迪强(大连外国语大学)指出“五四”革命兴起以后,以白话小说为基础构建出“现代小说”,而文言小说则退出历史舞台,呈现其改组或调整历程,需要重审“五四”的历史价值。周晓平(嘉应学院)肯定“整理国故”在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地位,因为厚重的中国古代文化始终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源泉。毕海(中央民族大学)认为不宜将文学史写成简单的进化史,提出重新理解作为新文学传统的中文学论争,研究其所蕴含的文化政治内涵和意义。赵东祥(吉林师范大学)阐释了“五四”作品所存在的“脱离传统”和“回归传统”的双重含义,既排斥、否定古典传统,也运用、转化着古典传统。张瑜(河北大学)指出现代传播空间的建构拓展了文学表现领域,促生了新式文体和白话语言。喻晓薇(武汉轻工大学)分析了明清历史演义对莫言小说的正向影响及“反影响”,指出莫言对古典文学经典的大胆取舍。孙俊杰、张学军(山西师范大学)则挖掘了莫言小说中存在的志异因素,即对奇人、异事、异物的书写。
百年中国新文学多元的理论观念、书写意识与创作生态也是会议呈现的新亮点。李永东(西南大学)采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考察留日作者作品对服装的描写,揭示背后蕴含的民族身份、文化标签及文化政治,重构知识分子身份,推动社会文化变革。张岩泉(华中师范大学)指出20世纪中国文学充满了形态各异的矛盾运动及张力结构,文论与创作间正反夹杂的繁复互动便是具体表现之一。赵小琪(武汉大学)指出需要以整体性视野重建中国现代诗学,回到权力场域现场揭示其科学理性思维论与直觉感悟思维论的发展态势。岳凯华(湖南师范大学)以编委会、代表会、成立会、座谈会等为例,阐释文学会议对于中国新文学的观念、思潮、社团、语言、体式演进和心态变迁之发生的催生和激发作用。佘爱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评析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于解放区文艺发展和文学生态所产生的影响,龚举善(中南民族大学)以“延座讲话”为基点剖析中国当代文学及其历史建构的守正与开新。王辉、郭名华(绵阳师范学院)解读了当前中国文学批评与研究所彰显的活力、对话和反思的特点,罗长青(贵州师范大学)就“十七年文学”概念源起解读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分期问题。付建舟(浙江师范大学)阐释了南高—东大的文史学术传统为新文化运动所做出的贡献,石娟(苏州市职业大学)以《狂流》为切入点着重考察了左翼电影政治性和商业性之间的关系,王俊(宝鸡文理学院)从自由主义视野切入现代中国40年代文学的魅力与活力、转型与转机,陈进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借“80后”作家进入文坛的方式呼吁当代文学史著对“80后”作家予以关注和书写。李运抟(广西民族大学)认为苦难书写映现了中华民族经历的风霜雨雪,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最见思想的所在,而黎保荣(肇庆学院)在合群文化与人际关系中挖掘了“五四”作家孤独体验与孤独书写的启蒙价值,肖佩华(广东海洋大学)指出“市井意识”业已形成文化精神、创作原则、话语特征和文学传统。陈宗俊(安庆师范大学)以郭小川“检讨书”为视点解读知识分子启蒙思想的历史命运,谢昉(苏州科技大学)辨析了“寻根”文学与泛文化主义的关系,张立群(辽宁大学)为“先锋诗歌”的历史探源兼论1980年代以来先锋诗歌批评的局限,王宁(廊坊师范学院)则考察90年代小说驳杂多样的婚恋观,王虎(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则剖析了校园青春电影的症结和赢得市场的缘由。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nmgsfdxxbzz.cn/qikandaodu/2020/1228/559.html
上一篇:民国上大学要花多少钱
下一篇:她曾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