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西南大学举行向仲怀院士从教60周年暨蚕桑学科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8年11月21日,“向仲怀院士从教60周年暨蚕桑学科发展座谈会”在西南大学东方红会议厅成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卫国,副校长崔延强、靳玉乐

2018年11月21日,“向仲怀院士从教60周年暨蚕桑学科发展座谈会”在西南大学东方红会议厅成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卫国,副校长崔延强、靳玉乐、王进军,原副校长丁忠民,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副校长周常勇,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原主任张诗亚,苏州大学原动物科学院院长沈卫德,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蚕学会名誉理事长鲁成,西南大学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共计80余人欢聚一堂,分享向先生的人生故事和成果,畅谈蚕桑学科发展大计。座谈会由崔延强副校长主持。

座谈会开始,大屏幕播放了由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陶红教授团队制作的短片《一个学科,一个团队,一个人六十年成长的故事》。伴随一曲《当你老了》的背景歌曲,向仲怀院士教坛60年来的奋进足迹和重大事件画面徐徐展开,令人动情。

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教授致辞,代表学校对向院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对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张卫国校长简要介绍了向院士的从教从研经历和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向仲怀院士于1958年大学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从事蚕桑教学研究工作。1960年起开展家蚕基因资源研究,建立了当今国际最大的家蚕基因资源库,发表了中国第一张家蚕分子连锁图,主持育成推广家蚕新品种3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和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主持实施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于2003年取得了百年蚕业科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由此奠定了中国蚕学学科的国际地位。2013年又推动完成了桑树基因组框架图,提升了中国桑树学科的国际影响,促进了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张卫国校长讲到,向院士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曾任原西南农业大学校长,先后培养了多名蚕学界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其中周泽扬还担任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可以说,向院士不仅为中国蚕学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为西南大学的一面旗帜。向仲怀院士拒绝高薪聘请,扎根大西南60余载,如今耄耋之年仍坚持一线工作,他身上所具备的老一辈西南大学人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荣校爱校的优良品质是我们广大教师应当学习的,今天学校隆重举办向院士从教60周年座谈会,其目的也是希望向院士的这种精神能够传承下去,让我们一代一代的西南大学人为了学校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

张卫国校长指出,目前学校正处于一流学科建设的初期,蚕桑学科是其中最重要的支撑学科之一。西南大学作为蚕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拥有国际规模最大的蚕桑科研团队,建有本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背景下,蚕桑学科大有作为,也需要我们更加努力,传承创新,将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高地、产业发展智库、传承和弘扬祖国蚕丝文化的重要阵地。实现这样的目标更加离不开向院士的指导,衷心地希望向院士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多关心和支持实验室的工作,为学校学科建设多提宝贵意见。相信我们将在向院士这面立德树人的大旗、科学研究大旗的感召和引领下,攻克双一流建设的一道道难关,迈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目标。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技术学院院长代方银发言,系统介绍了向仲怀院士先后在桑蚕病害、资源、育种、遗传、分子生物学、基因组等众多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和重大贡献,引领中国蚕业科学从落后迈入世界领先水平快速发展;自觉担当振兴产业和弘扬蚕丝文化的历史使命,领导建立了中国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有力带动了当前全国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高瞻远瞩,步步为营,适时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和本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势平台,奠定了学科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引育并重,苦心经营,培养造就了一个高水平的现代蚕桑学创新团队,并带动和维护了一支全国蚕桑科技队伍。向仲怀院士数十年坚持不懈,不断以创新成果推进学科建设,成功改造了古老传统的蚕桑学科。代方银教授深情地说:“向先生博大包容的胸怀、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严格的自我约束,完美地诠释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厚德载物、立德树人这些作为师者的古训和永远的品德遵循,是晚辈后生学习的典范。他代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学院,向向院士、向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并祝向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代方银教授表示学科年轻一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挑战艰巨,应按照向院士的要求和嘱托,做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为和贡献!他倡导大家,把学习向老师的创新敬业精神和高尚师德,付诸于扎实的行动,大力搞好学科建设,务实谋划未来发展,围绕现代大学职能定位,抓紧“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坚决搞好实验室建设发展,坚决搞好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和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调发展,坚决搞好队伍建设,坚决搞好一流人才培养,坚决继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坚决要在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响应“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团结奋进,不负众望,再立新功!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nmgsfdxxbzz.cn/qikandaodu/2021/0126/577.html



上一篇: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师生发现并命名牛肝菌新物种
下一篇:赛场上的磨砺与拔节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投稿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版面费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