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的文学行者包明德访谈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访谈人物:包明德,男,蒙古族,1945年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现通辽市)。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化书院比较文学研究班、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访谈人物:包明德,男,蒙古族,1945年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现通辽市)。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化书院比较文学研究班、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深造。曾任内蒙古文联常务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文学评论》杂志社社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专委委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历任全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骏马文学奖”和 “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审委员。

包明德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和学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各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100余篇。著有文集《文苑思絮》和《淘沥集》等。2008年和2010年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文学特殊贡献奖章和文学研究荣誉证书。曾先后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作家协会委派,率团赴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美国、泰国以及台湾、澳门地区进行文学学术交流和讲学。

包明德不仅是从内蒙古大草原走向全国的著名文学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影响的文艺领导者,一位有着独立见解和深刻洞察力的思想者,一位身怀忧患意识的文化践行者。

阿霞:包老师您好!许多内蒙古的作家朋友很是关心,您最近在忙什么?

包明德:我很思念家乡,我很怀念草原。首先,向内蒙古的作家朋友们问好!我现在的工作主要还是围绕文学,参加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以及中国作协的一些活动,各种研讨会啊,还有一些评奖活动,也经常受邀去给鲁迅文学院、《民族文学》作家班以及其他的一些院校讲讲课。此外就是参加政协有关调研和提案督办的工作了。

阿霞:介绍一下您的童年生活经历吧,您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

包明德:我出生在草原,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巴音塔拉,临产的母亲到屋外活动之际,我来到这个广阔的世间。后来,是祖母赶来用棉袍把我包起送回家里,这是我们包家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延续的第八代。

故乡是母亲,永远不会忘记!无边的草地,星星点点的野花,清清的河水,沁人心脾的奶香。这些,我不仅记在心里,而且一直把这些作为生命隐秘的启示,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我都会虔诚地向故乡的天地祈祷,向故乡的父老兄弟祝福!

我的童年生活很穷苦,经历过很多的挫折,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我永远感受着生命力的旺盛,永远保持着心灵的纯朗,从未流露哀怨与消沉,这种精神上的姿态,主要来自文学上的阅读。

我年轻时最爱读的书是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青年马克思渊博的学识,追求真理的顽强意志,充满诗意的美好情怀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2001年我第一次出访欧洲,第一站就是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利尔市;2006年我到英国访学,首先是赶到海格特公墓拜谒马克思石雕。

至今,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和“文”字紧密相连。我中文系毕业后,当过中学语文教师,当过大学中文系教师,当过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当过自治区文联常务副主席,直到现在还做的文学研究所工作。我深刻地体认到,文学和社会与人生有不可或缺的紧密联系。经常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会使人的思想情操、精神性格、意志品质得到丰富和提高。优美的文学,能疏导人们的情绪,使抑郁者乐观起来,使消极者感奋起来,还能激发起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没有好的文学,甚至会毁掉一个民族。

我写的第一篇有影响的评论文章,是1979年7月发表于《光明日报》的《贵于简洁,妙在传神》。在这篇文章里,我通过对鲁迅《在酒楼上》的主角吕纬甫形象刻画的分析,阐明细节是形象的血肉,简洁则是天才姐妹的创作原则,赞誉鲁迅先生能用最俭省的笔墨,说出尽可能多的事情,以简略的画面,表现出复杂的生活内容及人物的内心。以后,我就逐步把笔触投向文学评论。

阿霞:一些更为年轻的作家可能对您不是很了解,能否介绍一下您早期的一些著作,像《文苑思絮》、《淘沥集》等,书中您对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做过详细的论述。

包明德:好吧。1993年我出版了《淘沥集》,书中收有一篇论文《论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该文在2003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之际,被收入学者文库。这篇文章的主要论点是,文学有鲜明的民族性,才会有世界性。文学的世界性是民族性的追求和理想。从目前直至久远,我们应该注重和强调的应该是民族的。文学的民族性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因此说越是民族的东西,越能走向世界,主要是指作品体现了民族的积极的有价值的方面,并体现着外国别族有益的影响与认同。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nmgsfdxxbzz.cn/qikandaodu/2021/0709/1336.html



上一篇:难忘啊鄂尔多斯的风
下一篇:无所皈依的精神悲歌评克冰先生的长篇小说逃离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投稿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版面费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